西葡摩记行
戴小华

我们出发了

  • 充满和谐友善欢乐与幽默的大家庭
  • 五号家庭的14位成员

10月15日,来自陕汽同仁、DJ亲友群和儿时发小的7对夫妇开始了期盼已久的南欧北非之旅。

想象中,深秋的葡萄牙应是蔚蓝的:凭海临风,亭亭玉立;西班牙则是金黄色:五彩斑斓,浓情似火;而摩洛哥当是其在特有的蓝白色调中,向游人展示神秘的阿拉伯风情。所有这些,等待着我们用脚去丈量,眼去证实。

我们一行14人在整个旅游团中被编为5号家庭。这是一个充满和谐友善欢乐与幽默的大家庭,欢声笑语、笑话段子从出发的首都机场就不绝于耳,每个人都在编排与被编排中感受着结伴出行的欢快和惬意,有人已迫不及待地谋划着下一次出行的时间和地点了。

那么,欢快的五号家庭此行都看到听到了哪些瑰丽的自然风光,独到的文化现象和特有的人文景观呢?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 里斯本海边即景
  • 里斯本海边即景

经过近20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在疲惫中抵达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机上关于里斯本的英文简介中,第一行就赫然写道:Europe following it into the ocean(欧洲从这里走向海洋)。

的确,作为大航海时期的世界强国,葡萄牙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欧亚大陆最西端的罗卡角,大西洋潮湿的季风拂面而来,刻有“陆止于此,海始于斯”字样的方尖碑仿佛在告诉人们,葡萄牙曾从这里走向强盛;在象征海上霸权的贝林塔和海洋发现纪念碑广场,雄伟的航海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的雕像又仿佛在倾诉这里曾经的辉煌。

  • 与当地人合影

然而时移事易,今天的葡萄牙已沦为欧洲二、三流国家,更遑论称雄世界。而古老的东方古国-中国正凭借重振昔日海陆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决策大踏步走向世界,强壮了自身也惠及包括葡萄牙在内的沿线国家。随着到访中国游客与日俱增,这里的人民对中国更有兴趣,也更有好感。

在纪念碑广场,我们与当地牧师修女和一群姑娘合影,欢笑过后正要走开,姑娘们郑重提出,希望我们把合影照片一定发给她们并建立联系,笔者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并承诺一定发去,她们才心满意足离去。

在广场一角,一个年青小伙正在聚精会神地读着什么,不经意一瞥,是《经济学人》(Economist),一本在西方国家很有影响力的老牌英文杂志,当期的封面人物和封面故事是习近平!像这种西方主流媒体在封面介绍现任中国领导人,过去实不多见。笔者情不自禁凑过去向他借杂志一看,小伙爽快地同意并听我简单地介绍了习近平及当代中国,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去中国看看。

葡萄牙是美丽的,也曾经是强盛的,她的经历在昭告我们,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美丽可能依旧,强盛终将难在!

塞维利亚抒怀

第一次知道西班牙塞维利亚是因为著名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剧中一曲主题咏叹调被廖昌永演绎得惟妙惟肖,传神的表现出小人物理发师的生活形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因此记住了塞维利亚。

  • 塞维利亚大教堂
  • 塞维利亚大教堂
  • 穆先生

真正走进塞维利亚,才逐渐领会到她的含蓄之美,包容之美及文化底蕴之美。

作为西班牙第四大城市和安达卢西亚州首府,塞维利亚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内涵丰富,它像一瓶醇厚的老酒,越是细细品味就越能感其馥郁芬芳。

我们首先来到被称为城市地标的西班牙广场,这是一个呈封闭型的广场,一圈建筑围在四周,中间是小桥流水,鲜花喷泉,人流如织的广场。四周的建筑在欧洲别具一格,既有哥特式建筑高耸的尖顶,又有阿拉伯风格的回廊圆柱和色彩斑斓的装饰性贴砖。不同风格混搭,却又尽显和谐,也因此自成一派,被称为“西班牙穆迪扎尔式”建筑。

  • 直布罗陀海边

我们在广场嘻戏,一时兴起,玩起了动作摆拍,有的仿“四小天鹅”,有的学“常青指路”,乐不可支,留恋忘返。

塞维利亚大教堂是另一个迷人之处。该教堂被称为世界第三大教堂,与周边的方尖碑、古城堡组成一个建筑群落,在落日余晖林木掩映下,显得格外安详静谧。同行的穆先生和饶女士操起退休前的老本行,在教堂前做了一段现场解说录制,两人将继续搭档,为此行录制编播出一部值得期待的小片。

历史上,阿拉伯文明曾大大领先于古希腊文明,后又被现代西方文明超越。在塞城,各领风骚的不同文明和谐共处,有机融合,甚至派生出新的文明形态,留给后人一片郁郁葱葱。文明需要和谐共处,需要相互借鉴,需要不断传承,才能留芳百代,塞维利亚默默地告诉我们。

徜徉在迷人的蓝白色调之间

  • 舍夫沙万的蓝白色调凸现出山的雄奇
  • 蓝色神奇无处不在

久闻希腊圣托里尼岛的蓝白色调,全岛房屋依山傍水,一律为蓝色或白色,在海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圣洁通灵,成为地中海边一处旅游圣地。

来到摩洛哥的舍夫沙万小镇,方知天下的蓝白色调不独由圣托里尼专美,这里同样精彩。

如果说,圣托里尼的蓝白色调展示了海的壮阔,那么,舍夫沙万的蓝白色调则凸现出山的雄奇。特别是老城区内,鳞次栉比的房屋拾阶而上,漫山遍野,远远望去,像一条巨大的蓝白格纱巾,披在山姑娘的肩上。

  • 鳞次栉比的房屋
  • 脚下是远年的柳条石板路

行走在舍夫沙万崎岖的小街上,就像踏入了阿拉伯文明的浩瀚海洋。脚下是远年的柳条石板路,身边是琳琅满目的阿拉伯小商品;小巷深处深藏着各家各户匠心独具的蓝色艺术家居装点:有的全部深蓝,有的倾心浅蓝,有的用湖蓝,有的用瓦蓝;有的将蓝色与花草绿植相搭配,有的使蓝色与阿拉伯雕花门窗相映衬,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我们一行在此走散,一小时后重聚,各自拿出所拍照片,都说自己遇到了最佳蓝色装点,后来才领悟到,这里的蓝色神奇无处不在!

行走在舍夫沙万崎岖的小街上,想见到中国人绝非难事。不同中国旅游团擦肩而过,各种乡音此起彼伏。同行的饶女士在小巷中与国内一位啊朋友不期而遇,彼此感叹到,在国内都多年未见,没想到却重逢在万里之遥的北非小镇。

导游小郑向我们介绍,以前摩洛哥签证是相当难拿的,2016年时任国王哈桑六世访华,习近平主席在双边会谈中,专门提到双方人员互访的签证便利化问题,最终达成拿到申根签证的中国游客即可免签访摩的协议。于是,近年来访摩中国游客大幅增长,北非古国向长江黄河张开了臂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蓝白与黄色,愿你们更加亲近!

情迷卡萨布兰卡

  • 濒临大西洋的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
  • 大海给予这座城市发展的活力

像大多数国人一样,认识卡萨布兰卡是源于半个世纪前一部好莱坞经典黑白电影《卡萨布兰卡》(又名“北非谍影”)。凄美的剧情,优秀的编导,迷人的音乐,精湛的演出,特别是女主角英格丽.鲍曼优雅高贵的绝世之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从此,卡萨在我心中定格为一个略带忧郁伤感的浪漫之城。

一脚踏进卡萨,就想寻觅那份三十年前深藏心底的浪漫印象。没想到刚一抵达,该城特有的浪漫之感就扑面而来。

濒临大西洋的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经济中心及港口贸易中心,大海给予这座城市发展的活力,也使她丰姿绰约,摇曳多姿。

  • 卡萨布兰卡的晚霞

卡萨的浪漫风情最集中地展现在海滨大道。我们下榻的酒店恰在海边,落日余晖下,路边的棕榈树随风摇曳,对对情侣轻声漫语,互诉衷肠;不远处,轻涛拍岸海风习习,酒吧咖啡厅里灯红酒绿,舞影婆娑。此情此景,使人仿佛置身于欧美国家,一点都感觉不到这里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

的确,卡萨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开放的阿拉伯国家大都市,街上多半妇女不包头巾,黑袍裹身者更是罕见,女士甚至进清真寺参观都无需带头巾。风景秀丽又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在这里,人们想不浪漫都难。

坐落于海边的哈桑二世大清真寺是多情的卡萨让人惊艳的又一去处。该寺是全球最大的海上清真寺,也是建筑时间最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金碧辉煌的大厅内,可供20000信徒同时礼拜;宽阔的广场上,则可容纳10万教徒。不管是否信仰伊斯兰教,走进这里,人们都会被它的庄严肃穆恢宏气势所感染,所震撼。笔者注意到,参观者中相当一部分是欧美各国人士,其中一些团体还在寺內虔诚地听着有关伊斯兰教的点点滴滴。他们当然不信伊斯兰教,他们崇尚的是一种文化传播,一种精神宣示。

当依依不舍地离开卡萨布兰卡时,我的情思已经被她所牵绕,恨不得在这里遇上一个美丽的邂逅,好好地浪漫一把……

喔,弗拉门戈舞

  • 著名的阿尔汉布拉宫
  • 阿尔汉布拉宫的桃金娘中庭
  • 宫殿依山做基,就岩起屋。

格拉纳达,一个多数国人并不熟悉的西班牙小城,其名头远逊于马德里、巴塞罗那等大都市。但就是在这里,我看到了西班牙流传久远的文化印记,感受到了该国火热刚烈的民族精神。带给我此种感触的,是西班牙国粹、原汁原味的弗拉门戈舞!

弗拉门戈舞有一段滴血的历史。相传中世纪时,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统治者驱赶国内异教徒,一部分不愿离开故土的吉普赛人犹太人和不愿改教的阿拉伯人被迫到山洞聚居,为排解苦闷的生活压力,他们自编自创跳起了一种节奏鲜明、肢体动作强烈的舞蹈,久而久之形成弗拉门戈舞。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我们驱车沿着崎岖山路抵达表演场地。表演在一个布置成山洞的房间里,长10余米,宽不过2米,舞者就在观众眼跟前跳,每一个细节都尽收眼底。

  • 在布置成山洞的房间里观看弗拉门戈舞
  • 格拉纳达街头合影

吉他声起,伴着男歌手苍凉古朴悠远的歌声拉开了演出的序幕。弗拉门戈舞分为男独、女独、混双及群舞等多种形式,但精华还在独舞。

整体而言,舞者女性妩媚,男儿俊朗,在强烈的切分音乐伴奏中,他们或甩头扭腰,或旋转跨步,再配上清脆的响板,潇洒的扇子和宽阔的大裙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火热刚烈的西班牙风情。

  • 笔者与演员共舞

但是,弗拉门戈舞功夫最集中的表现还在于脚上的踢踏舞步,其节奏由慢而快,由轻而重,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技巧的踢踏轮番上演,最后在观众的狂热叫好和极其快速的双脚踢踏中戛然而止。

表演的最后环节是舞者邀请观众共舞,笔者受邀上台。也许是被这种浓烈的舞蹈氛围所感染,也许是因刚喝完葡萄酒而微醺,那晚我的情绪十分亢奋舞步分外灵动,与吉普赛女郎完成了还算不错的一支舞蹈。

曲终人散,踏月而归。在观景台远眺格拉纳达的万家灯火,几句小诗油然心中:

你从苦难中诞生,铁血中展现着民族精神;

你吸允着各种养分,锻造成民族文化的瑰宝;

你历经沧桑和时光磨练,成就为国家瑰丽的名片;

呕,弗拉门戈,你就是你,你是我心目中卡斯迪利亚民族舞蹈的精灵!

再访巴塞罗那

2012年与几位朋友乘“幻想曲号”游轮环游西地中海及沿岸国家,船到西班牙唯一停靠的城市就是巴塞罗那。

五年后,经西班牙第三大城市瓦伦西亚,我们来到此行的最后一站又是巴塞罗那,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高迪的圣家大教堂是巴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必去的旅游景点。两次造访该教堂,对大师的作品有了进一步了解。实际上,圣家教堂是高迪对耶稣基督的礼赞和本人建筑理念的完美结合。教堂外墙正面和背面分别刻有基督诞生和受难的大量浮雕,展现出浓厚的宗教氛围。内部则按照高迪先生的建筑理念“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布局,处处流露着曲线之美:流线型立柱,弯曲的穹顶;特别是各种窗户,曲线的窗框+彩色玻璃,使教堂在不同时间段变幻出不同的冷暖色调,带来独到的视觉感受。

尽管已修建了135年,尽管世界各地游客已广为称奇,但这还不是圣家教堂的全部,预计到2026年最终完工时,圣家教堂可带给世人更多惊艳。

  • 瓦伦西亚艺术科学城
  • 瓦伦西亚艺术科学城

再访巴塞罗那,感到这里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等都神韵依旧,但政治生态却变化多多令人担忧。近年来,加泰罗尼亚州政府的一些官员议员借口历史和民族因素极力鼓吹独立,而巴塞罗那作为加州首府,自然处于风口浪尖。

我们到达前,巴萨刚举行了独立公投,西班牙政府迅速宣布公投违宪;我们离开前,州议会又强行投票并宣布加州独立。西中央政府迅速否定并解散州政府及议会,国际社会也一边倒地反独促统,但加泰罗尼亚地区未来的走向也确实引人关注。

就在加州议会宣布独立的第二天,我们来到1992年巴塞罗那举办奥运会的场地游览。场馆已略显斑驳,但周边林木葱茏、花草扶疏,景观秀丽;健身者旅游者漫步者络绎不绝,人们表情从容安详,看不出一点政局紧张的不安。街上既没有见到欢庆独立的游行集会,也没有看到相关标语旗帜。

或许,普通百姓不关心政治,还不知道一些议员在搞什么劳什子独立;再或许,他们知道有些官员的独立主张,但用依然故我的生活状态,发出这样的声音:喂,哥们,别用那些不靠谱的政治诉求打扰我们平静和谐的生活,好吗?


说明:本文照片由作者和穆小方提供。

[ 关闭窗口 ]